驻瑞士大使耿文兵应邀在圣加仑大学亚洲日活动闭幕式上发表演讲
2019-03-15 18:00

  2019年3月13日,驻瑞士大使耿文兵应邀请赴圣加仑大学出席亚洲日闭幕式活动并发表公开演讲。演讲结束后,耿大使就“一带一路”未来前景、机遇和挑战、中美贸易摩擦、华为起诉美国政府、人才国际化等问题回答了现场嘉宾和学生的提问。耿大使演讲全文如下:


  尊敬的各位嘉宾、老师、同学们、朋友们,
  大家下午好!很高兴应邀来到圣加伦大学参加今晚的亚洲日闭幕式活动。在此,我谨对第四届亚洲日活动的成功举办表示衷心祝贺,并感谢邀请我前来致闭幕词。校方告诉我,此次活动期间,举行了多个主题研讨会,其中,中国主题占了很大比例。校方还告诉我,在座的大家对“一带一路”建设进展情况和当前中美贸易摩擦问题尤为关心,希望我主要讲讲这两个问题。
  在给大家介绍“一带一路”建设进展情况之前,首先允许我简单介绍一下古丝绸之路的由来。古丝绸之路起源于中国的汉朝西汉时期(公元前202年-公元8年),汉武帝派特使,从今天的西安,当时叫长安,西汉的首都,经甘肃、新疆到达中亚、西亚地区,目的大概主要有两点:一是联系一些国家抗击匈奴;二是拓展商品贸易,主要是中国丝绸的出口。所以后来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在其《中国——亲身旅行和据此所研究的成果》一书中将中国与中亚、中国与印度以丝绸贸易为媒介的这条中国西域交通道路命名为丝绸之路,后被广泛接受和应用。海上丝绸之路是古代中国与外国交通贸易和文化交流的海上通道,海上丝绸之路形成于秦汉时期,繁荣于唐宋时期,是已知的最为古老的海上航线,比哥伦布发现新大陆要早1000年左右。
  2000多年前,中国人的祖先不畏艰难,穿越草原沙漠,闯荡出联通亚欧的陆上丝绸之路;不惧惊涛骇浪,扬帆远航,开辟出连接东西方的海上丝绸之路。2000年后,中国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绸之路精神为核心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一带”把中国同中亚、南亚、欧洲连接起来,“一路”把中国同东南亚、海湾国家、东非、北非、欧洲连接起来。自2013年“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迄今已经走过6个年头。我们用时间和实践证明了“一带一路”的极大效力和生命力,国际社会也从惊奇、疑惑转变成理解、支持和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已成为中国向世界提供的最大并且广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成为国际合作的重要平台。下面我给大家列举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先生在3月8日的记者会上举出的几个例子:通过“一带一路”合作,东部非洲有了第一条高速公路,马尔代夫有了第一座跨海大桥,白俄罗斯第一次有了自己的轿车制造业,哈萨克斯坦第一次有了自己的出海通道,东南亚正在施工建设高速铁路,中欧班列成为亚欧大陆上距离最长的合作纽带。在肯尼亚被称为“世纪工程”的蒙内铁路建成通车,累计为当地创造了将近5万个工作岗位,拉动经济增长1.5个百分点;在乌兹别克斯坦,中国工人和当地人民一道,用了900天时间建成了19公里长的隧道,使偏远地区的人民仅用900秒就可以坐火车穿越崇山峻岭。这些只是众多“一带一路”项目中的几个典型例子,还有很多类似的项目在此我就不一一列举了。
  “一带一路”之所以能被众多国家接纳,在国际上聚起很旺的人气,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
  首先是因为“一带一路”倡议契合时代主题,顺应时代潮流。“发展是第一要务”这句话对中国是硬道理,对别的国家也是如此。“一带一路”本质上是一个经济合作倡议,更是一个发展国际合作的硕大平台。这一倡议最核心的理念是通过基础设施和各领域互联互通,加强沿线国家经济合作,促进各国共同发展。基础设施和互联互通方面的短板恰恰是沿线国家普遍面临的问题,“一带一路”倡议契合了各国发展需求,因此广受沿线国家欢迎。
  其次是因为“一带一路”有着突出的特征,即互利共赢。作为新的国际发展合作平台,“一带一路”既着眼于中国的发展,满足中国进一步改革开放的需要,又着眼于世界经济联动发展,将中国发展机遇同沿线各国分享。“一带一路”倡议具有包容性和灵活性,相关国家可以从中找到符合本国发展需要,并与中国甚至与第三方实现合作共赢的项目。在“一带一路”建设中,中方始终坚持合作共赢原则,兼顾各方利益和关切,注重发展战略对接,寻求合作的最大公约数,充分发挥各方的优势和潜力。

  第三是因为这是一个阳光倡议。“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伊始,便有了“黄金法则”:共商、共建、共享。合作各方是平等的,合作范围是开放的,合作成果是共享的。中国不打地缘政治博弈的小算盘,不把“一带一路”倡议当成地缘政治工具,不搞封闭排他的小圈子。中国不搞暗箱操作,从不强加于人,也从未施加任何所谓的“不可接受的条件”,而是坚持公开透明,平等协商。“一带一路”合作框架下的项目都符合国际惯例和国际关系基本准则,也符合国际通行的商业逻辑和运作模式。
  瑞士一直非常重视“一带一路”合作,从官方到民间都表现出很高的积极性,不仅是最早申请加入亚投行的国家之一,联邦政府还专门成立了“一带一路”协调办公室,设专员解答有关问题。两年前,时任联邦主席洛伊特哈德应邀赴北京参加了首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今年4月,中国将在北京举行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现任联邦主席毛雷尔也将出席,与其他国家的领导人一起共商并进一步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向前发展。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6年来,中国和沿线国家在互联互通基础设施建设上已经迈出了坚实的步伐。未来,我们将推动“一带一路”建设行稳致远,将“一带一路”建设成和平之路、繁荣之路、开放之路、创新之路、文明之路。中国人常说“独乐乐不如众乐乐”,我们愿与所有合作方一起将“一带一路”这块蛋糕做大,共同分享这块不断增大的“蛋糕”。正如习近平主席所说,“‘一带一路’倡议源于中国,但成果属于世界。”
  各位老师、同学们、朋友们,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70年来,中国通过自身努力,在各领域取得了辉煌的发展成就,稳居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地位。70年间,中国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并正在努力实现“强起来”。中国发展也为全球经济发展带来了积极动力。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中国成为带动世界经济复苏的主要动力。中国对世界的贡献,不仅体现在经济领域,更有在国际事务中体现出的大国责任和担当。虽然当前还存在着国际贸易和投资壁垒问题,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民粹主义在一些地区和国家有抬头发展之势,国际多边秩序面临着挑战,但中国坚持全方位对外开放,以共商共建共享为理念,促进“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面对当今世界各种复杂的问题和难题,中国的选择是坚定不移地把自己的事做好。我们坚持解决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必须对症下药,发展的不平衡问题要靠发展来解决。我们只能在做大蛋糕的过程中寻求更好地切蛋糕的方法,决不能停下来、就切蛋糕的办法进行无休止的争执。
  关于中美贸易摩擦,我想强调一点,无论从客观现状,还是就未来预期看,中美经贸关系的基本面始终是利益高度融合,本质始终是互利共赢。在过去的2018年,每天平均1.4万人往来中美之间,全年往来人数500多万,每17分钟起降一个航班。虽然两国在贸易领域产生分歧和摩擦,但两国贸易总额依然达到6300亿美元,这个数字和2017年几乎持平。今年1月,美国对华投资同比增长了124.6%。这就是中美两国“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现状。两国互利合作,不仅有利于两个国家本身的发展,也有利于世界的繁荣与经济稳定,遏制中国,就等同于遏制自已,遏制各国发展的共同机遇。
  各位老师、同学们、朋友们,
  今天来到圣加伦大学,我很高兴看到同学们对中国如此关心,想多了解中国。在此,我给大家两点建议:一是如果你们对历史感兴趣,可以先读读中国历史,以古观今,知晓中国历史对了解当今的中国肯定会有助益。二是欢迎你们去中国走一走,看一看,我们中国人常说“耳听为虚、眼见为实”,想要了解真正的中国,最有效的办法就是亲自去中国,看看中国的发展,感受中国人真实的生活,相信你们去过之后会对中国的认知有所更新。
  我下午刚到圣加仑时,正值大雪纷飞,在宾馆的窗外,我看到一株青松傲立雪中,不禁让我想到一首中国诗,送给大家:
  大雪压青松,
  青松挺且直,
  要知松高洁,
  待到雪化时。
  中国的春天已经来临,这个春天不仅属于中国,也属于所有致力于共同发展的国家。
  谢谢大家。下面,我愿意回答大家的提问。

推荐给朋友:   
全文打印       打印文字稿
中华人民共和国驻瑞士联邦大使馆 版权所有 京ICP备06038296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20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