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瑞士大使耿文兵在苏黎世联邦理工大学举行专场演讲
2019-07-25 03:01
  2019年7月23日,驻瑞士大使耿文兵在苏黎世联邦理工大学举行面向旅瑞华人和留学生专场演讲。耿大使围绕中华民族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讲述了中华民族发展历程,新中国70年砥砺前行及成就,以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演讲后,耿大使回答了现场观众提问。来自瑞士德语区华人、中外留学生及瑞士友人等逾两百人出席活动。演讲前,耿文兵大使与苏黎世联邦理工大学校长莎拉-斯普林曼进行了亲切友好会谈,斯普林曼校长亲自主持了此次演讲。
 

  耿大使演讲全文如下:
  尊敬的斯普林曼校长、同胞们、同学们,
  大家下午好。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即将迎来70周年华诞之际,应旅居在瑞士的侨胞和苏黎世联邦理工大学中国学生会的邀请,我很高兴来这里作一次关于中国、中华民族主题的演讲。苏黎世联邦理工大学得知我来这里演讲,非常重视,刚才我与莎拉-斯普林曼校长进行了非常有益的交谈。在此,我谨感谢著名的苏黎世联邦理工大学给我提供这个讲台,也感谢大家的光临。

  同胞们,同学们,当今世界有一个特殊现象,就是对中国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各国媒体,尤其是西方国家媒体,几乎没有一天不报道中国和中国的事情。为什么?我个人认为答案其实很简单,就是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就是中国现在走到了世界舞台的中央,就是中华民族现在又重新傲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为什么说中华民族重新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因为中华民族本来就是一个伟大的民族,中华民族与“东亚病夫”联系在一起,是近代西方列强强贴在中华民族身上的标签,这个标签已被永远地撕去了!同胞们,同学们,国际社会公认人类历史上曾有过四大文明:巴比伦文明、埃及文明、印度文明和中华文明。四大文明中只有中华文明从未间断,延续至今,而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可追溯到5000年前,有连续文字记载的历史可追溯到4000多年前。2000年以前中国古人的一些思想、文化在中国仍然沿用。我们中国人常说“三人行必有我师”,“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等都源自孔子的言论。儒家、道家等古老的哲学思想仍然对现代中国人的思想和行为有着深刻的影响。

  中国曾有过数千年的辉煌历史,不仅有火药、指南针、印刷术和造纸这四大发明。我们的祖先炎帝,发现了火和中草药,黄帝发明了兵器,这都是在公元前3000年左右,这些对人类的进步贡献都是巨大的。因此,我们自称为炎黄子孙,炎黄子孙构成了中华民族。炎黄子孙很了不起,4000多年前就创造了自己的文字和文化,2000多年前就开辟了古丝绸之路。而中华文化从创建伊始就具有开放性、包容性。这种开放、包容在唐代一度达到鼎盛,之后,马可波罗在元代将中国文化和技术带到西方,为东西方文明交融、西方认识和了解中国和中华文明起到了很大作用。

  在现代一些西方人的认知里,中华民族一直是一个积贫积弱的民族,这个认识是片面的,是缺乏历史知识的。中华民族历史上就是一个伟大、强大的民族,只是到了清朝,才开始衰败。到1840年,英国国内铁路网建成,标志着产业革命基本完成,也就在这一年,英国人对中国发动了一场战争,这就是——鸦片战争。1840年是英国兴盛的标志年,也是中国沦为半殖民地的起始年。我们不能,也不应该忘记这个年份。

  从此以后,中华民族的救亡图存和振兴发展之梦就开始了。一百多年间中国人民尝试了许多条救国道路,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也曾尝试通过资产阶级革命走西方的资本主义道路,但都没能改变旧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中国人民的悲惨命运。

  中华民族结束屈辱历史,重新站起来是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开始的。历经千辛万苦,中国人民终于实现了民族独立和解放。今年我们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回顾历史,再看看今天的中国,我们怎么能不感慨万千。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有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从一穷二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古人说“多难兴邦”,历史证明了中华民族从来都是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和非凡创造力的民族。新中国成立70年来,风雨兼程,砥砺前行,不论国际形势如何变幻,中国都坚持走自己的道路,尤其在建国初期,百废待兴,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新中国全面封锁,在如此困难的情况下,我们仍坚持自己的道路,用前30年的时间打基础,完成了基本政治制度的建设,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国防体系和科技体系。后40年,我们集中精力、坚定不移地实行改革开放,实现了中国的快速发展。这70年,我们迅速追赶上了西方国家从工业革命起至今200多年的工业化进程,在有的领域我们已经推进到前沿水平。当然中国的工业化还没有全部完成,我们现在的生活水平也还没有达到欧美发达国家人民的水平,我们知道有差距,我们正在追赶,正在缩小这个差距。在此有必要给大家介绍一下当今中国的情况。

  经济实力方面,中国已稳居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地位。2018年,中国GDP达到13.6万亿美元,约占全球经济总量15%。人均GDP逐年提高,2018年接近1万美元。虽然距欧美发达国家人均GDP还有不小的差距(比如瑞士,人均GDP已达到8万美元),但要考虑到中国是一个近14亿人口的发展中新兴大国,短期内获得这一成就已经非常不易。近些年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每年超过30%,已成为世界经济增长主要引擎。中国的国际竞争力和创新能力大幅度提升。天宫、蛟龙、天眼、司空、墨子、大飞机等重大科技成果相继问世。中国有全球最好的特高压技术和智能电网技术,自主产权的5G技术。中国的水电、火电、第四代核电,世界上最大的工程项目几乎都在中国,包括高铁工程、港珠澳大桥、隐形战机、大型运输机、量子通信、高性能计算机、北斗定位系统等等,应该说在这些尖端领域,中国在世界上都是领先的。其实中国发展的速度之快,相信大家在回国的时候会有明显的感受。如果你是一年回一次国,就会发现国内出现的好多新兴事物,尤其是在人工智能领域,感到跟不上节奏。如果是几年回一次国,就可能out了!在中国大城市,随着AI的发展,现在已真正实现“手机在手,中国畅游”。这一点上,全球目前只有中国做得到。

  但是同胞们,同学们,以上这些都不是70年来中国最伟大的成就。中国最伟大的成就是使7亿多人走出了绝对贫困,并且要在今明两年使最后1000万人口脱贫,也就是明年中国政府要使所有贫困人口脱贫,把中国建成一个没有绝对贫困的国家。就这一成就,必然要载入人类历史史册。

  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方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都知道,中国经济实现腾飞,是从改革开放开始的。但是,经济能够保持40年高速发展,却不仅仅因为实行了改革开放,还有一个重要因素,就是中国找到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和社会制度,而且始终坚持走自己的发展道路,坚持社会主义制度。最近大家从西方媒体上可能看到了欧洲一些人将中国视为“制度性竞争对手”。这从一方面也说明了中国现行的社会制度有其先进性和优越性,否则也不会被视为“制度竞争对手”。关于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能力的提升,我想请大家读一读习近平主席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人民代表大会上的报告。我相信只要认真的读几遍,一定会竖起大拇指。几个月前,一位当地大企业家问了我一个问题,他聘请了一个中国人作为他在华投资的顾问,但他不了解此人对中国的了解程度和水平如何,询问我应该怎么考察他。我和他讲,你先看看中共十九大的报告,再问他问题,如果他对十九大报告研究不够,就说明他对中国未来发展方向不够了解,他也很难做好你的顾问,因为在十九大报告中,中国未来发展规划一目了然。

  国际影响力方面,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提高,在国际上的影响力也必然提升,并希望为解决当今世界性问题和人类发展贡献中国智慧。习近平主席提出的全球治理观、正确义利观、发展观、安全观、合作观、全球化观、新型国际关系、人类命运共同体等一系列理念,日益受到国际社会的关注,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尊重和认可。在国际重大问题上,世界越来越重视中国声音、期待中国方案。中国提出的共建“一带一路”倡议迄今得到16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的支持和参与。当时唱衰“一带一路”,抹黑“一带一路”的国家,现在几乎都认可“一带一路”是当今世界规模最大的国际合作平台和各方普遍欢迎的全球公共产品。

  从辩证唯物主义的角度,我们认为,事物发展不会是一帆风顺的,应该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这也就意味着我们的国家在发展过程中一定会遇到各种困难甚至曲折,我们可以称之为“成长中的烦恼”。那么当下,这些“烦恼”有哪些呢?

  从内部看,首先,我国正处于迈向高收入国家的关键期,经济发展处在新旧动能转换期,改革已经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发展仍不平衡。我国人均GDP虽然接近1万美元,却仍只有美国的1/7,欧盟的1/4,在世界上排到70多位,还面临着“中等收入陷阱”的挑战。其次,刚刚我提到了,中国还有相当数量的贫困人口,到2020年实现建成全面小康社会,任务依然艰巨。此外,中国城乡、地区差距仍然很大。

  从外部看,当今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全球利益深度交织融合,中国对世界影响显著提升的同时,外部环境的变化也牵动着国内发展改革稳定大局。政治上,大国竞争的一面上升,美国明确将中国视为主要战略竞争者,不断释放出掀起大国竞争、加剧大国对抗的信号。西方国家利用规则制定权和议题设置权左右国际事务,影响中国利益。而中国参与全球化进程时间尚短,能力和经验同西方大国相比有较大差距,也缺少足够的国际话语权,难以真正掌握国际体系改革的议题设置权。近年来,世界反全球化浪潮涌动,民粹主义与民族主义叠加泛起,中国往往成为一些国家矛盾外溢的目标。经济上,中国自身利益遍布全球,海外投资受当地政治和安全局势影响很大,一旦地区政治与安全形势发生动荡,中国海外利益和中国侨民、游客的海外安全也将受到巨大影响。大家应该还记得我们在利比亚、也门的大撤侨行动以及从巴厘岛、日本接回被自然灾害所困的大量游客。这些行动一方面显示了中国政府以人民生命和利益为先,另一方面也显示了地区安全风险对中国的影响在增加。此外,随着中国实力增长突破西方国家心理承受临界点,中国与其利益碰撞增多,美欧针对中国的投资及贸易限制措施也日益增多。安全上,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问题相互交织,安全威胁层出不穷,恐怖主义、网络安全等非传统安全挑战对中国的影响加深,恐怖活动更加隐蔽多样,中国面临更大反恐压力。意识形态上,西方国家不断炮制“中国威胁论”“锐实力”概念,诬称我国以经济合作、人文交流方式输出中国模式,处处掣肘中国。冷战思维和“零和博弈”思想今天还仍然存在。
 
  同胞们,同学们,
  正如我前面提到的,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目前看,有些局是一定要破的,矛盾是藏不住的。邓小平先生曾说过“世界上矛盾多得很,大得很,一些深刻的矛盾刚刚暴露出来。我们可利用的矛盾存在着,对我们有利的条件存在着,机遇存在着,问题是要善于把握。”那么,未来中国将如何抓住这变局之下的新机遇,或者说新形势下,未来中国将如何发展?

  对内,我们要加快经济结构优化升级。近几年,发达国家推进再工业化、吸引高端制造业回流,一些新兴市场国家利用比较优势吸引中低端制造业向其转移,对我国形成前堵后追的挤压,倒逼我们必须加快经济结构优化升级。我国拥有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日益完善的基础设施,拥有数量巨大、素质较高的人力资源,特别是拥有近14亿的人口和世界上最大规模的中等收入群体,消费结构持续升级正在形成强大国内市场。中国完全有条件抓住用好结构优化升级的新机遇,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促进实体经济转型升级,构建起推动高质量发展和面向未来的现代化经济结构。

  我们要提升科技创新能力。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第一动力。经过多年努力,我国科技创新正在从过去的“跟跑”转变为开始“领跑”。我国创新能力的一些指标已和创新型国家接近或相当,具备进一步提升创新能力的基础和条件。现在,美国限制向我国出口高新技术,并阻碍相关科技人才交流活动,这虽然会给我们带来困难,但也会激发和倒逼我们奋起追赶、缩小差距。我国在人工智能、量子通信、生物科学、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等前沿领域已有很好基础,1.7亿人受过高等教育或拥有各类专业技能的中国人蕴藏着巨大的创新潜能,拥有大数据优势使我国有能力在人工智能的创新、应用等方面走在世界前列,并形成发展经济的新模式。这些有利因素使我国完全有条件抓住提升科技创新能力的新机遇,在关键核心技术创新上取得突破。
  
  我们要深化改革开放。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对改革开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这既是压力和挑战,也是动力和机遇。从国际看,经济全球化进入新阶段,竞争空前激烈;从国内看,经济运行的主要矛盾仍然是供给侧结构性矛盾:优质产品与服务供给不足与一些行业产能过剩并存;金融杠杆率上升与实体经济融资难融资贵并存;房地产市场与实体经济失衡,国民经济尚未完全实现良性循环。这既要求我们把对外开放提高到新水平,更要求国内深化改革取得新突破。形势逼人,亟须改革开放取得新的重大突破,这也是难得的历史机遇。抓住机遇,让改革之路走得更快、开放之门开得更大,就能以改革开放新突破推动社会生产力实现大跃升。

  对外,我们将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中国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是根据时代特征和世界潮流,也是根据中国的历史方位和基本国情,深刻总结了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历程并认真吸取其他大国兴衰成败的经验教训,作出的战略抉择。中国只有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才能通过争取和平国际环境发展自己,以自身发展维护和促进世界和平,不断提高中国综合国力,不断让广大人民群众享受到发展带来的利益,不断夯实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物质基础和社会基础。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是中国对国际社会关注中国发展走向的回应,更是中国人民对实现自身发展目标的自信和自觉。习近平主席指出:一个国家发展繁荣,必须把握和顺应世界发展大势,反之必然会被历史抛弃。什么是当今世界的潮流,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和平、发展、合作、共赢。只有和平发展道路可以走得通。所以,中国将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

  我们将坚持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作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组成部分被正式写入中国共产党的十九大报告。报告指出,中国将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恪守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外交政策宗旨,坚定不移地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发展同各国的友好合作,推动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新型国际关系包括三大方面,即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相互尊重是基础,公平正义是准则,合作共赢是目标。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脉相承并与时俱进的思想,体现了中华文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思想境界,“和羹之美,在于合异”“协和万邦”的开放胸怀,以及“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世界情怀。中国人民从自身的经历中深深懂得,得道才能多助,合作才能共赢。“ 执大象,天下往”,我相信,随着新型国际关系在国际上被广泛认可并实践,一个平等、包容、可持续的国际关系将会更加清晰地展现在世人面前。

  我们将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习近平主席着眼人类发展和世界前途提出的中国理念和中国方案。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目前受到了国际社会的高度评价和热烈响应,已被多次列入联合国的文件。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内涵十分丰富,其核心是: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政治上,主张相互尊重,平等协商,坚决摒弃冷战思维和强权政治,走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国与国交往新路。安全上,主张坚持对话解决争端,以协商化解分歧,统筹应对传统和非传统安全威胁,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经济上,主张同舟共济,促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文化上,主张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生态上,主张坚持环境友好,合作应对气候变化,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空间。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时代潮流,也是时代要求,不仅对中国和平发展,对世界的繁荣和进步都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我在这里还要提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还有一个必不可少的条件,那就是人才。因为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人才是国家发展的重要资源,中国正在实现由人力资源大国向人才强国的转变。随着构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体系,我们会让天下英才近悦远来、尽展其能。

  当然,我不是要求大家一定要在学成后回去报效祖国。全球化发展到今天的程度,中国人才国际化,国际人才中国化已是大势所趋。打开国门,才能拥有世界。我们十分乐见中国人才走向国际重要岗位,也愿招揽天下英才到中国参与发展。

  同胞们,同学们,
  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站立在九百六十多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土地上,吸吮着五千多年中华民族漫长奋斗积累的文化养分,拥有近14亿人民聚合的磅礴之力,中国人民坚持走自己特色的发展道路,具有无比广阔的时代舞台,具有无比深厚的历史底蕴,具有无比强大的定力,中国人民一定会继续锐意进取,埋头苦干,并在不久的将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与此同时,中国将为全球发展提供更多的新动力,为人类进步和繁荣作出更加积极的新贡献。

  最后,我也表达一下我对大家的一点希望,首先,虽然瑞士是个相对安全的国家,但不可控因素和风险仍然存在,大家在这里求学、工作和生活一定要注意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其次,大家身在异国他乡,一定要遵守当地法律,融入当地社会,为两国友好作出贡献。祝愿各位同学学有所成,各位华人华侨在瑞士生活幸福!
  谢谢大家,下面我愿意回答大家的问题。
推荐给朋友:   
全文打印       打印文字稿
中华人民共和国驻瑞士联邦大使馆 版权所有 京ICP备06038296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2097